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为了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家庭阅读相结合,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清廉家风”亲子共读活动。本期活动为唐雅莉带领小桃子共读公仪休“嗜鱼拒鱼”的故事。

春秋时期的鲁国,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人,他才学出众,为官清廉,勤政多谋,因此成为鲁国的国相。说起公仪休的清廉,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嗜鱼而不受的故事。据说公仪休非常爱吃鱼,无论是煎、炒、蒸、煮还是火烤,他都爱吃,几乎达到了每日无鱼不欢的地步,可以用嗜鱼如命来形容了。自从鲁国国君提拔他为国相后,上上下下认识他的人以及那些有求于他的人,都争着买鱼去送给他。每天清晨他门前便聚满了送鱼的人,简直成了鱼市场。虽然公仪休爱吃鱼,但是出乎人们所料,他却将这些送鱼的人拒之门外。并告诫弟子:“夫唯嗜鱼,故不受也。夫即受鱼,必有下人之色,有下人之色,将枉于法;枉于法,则免于相。免于相,虽嗜鱼,此必不能致我鱼,我又不能自给鱼。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,虽不受鱼,我能长自给鱼。”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;明于人之为己者,不如己之自为也。(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)
这一故事生动展现了公仪休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律的高尚品格。唐雅莉表示:通过共读廉洁故事,不仅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也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,做廉洁家风的践行者。家长要带领孩子树立好正确人生观,把好监督“方向盘”,系好廉洁“安全带”,走好人生每一步,不正之友不交,不净之地不去,做忠诚、干净与担当的表率。
此次亲子共读活动,通过阅读红色廉洁故事,既继承红色文化,又弘扬廉洁精神,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,提升教师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,以“小故事”传递“大道理”,不仅使教师及子女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精髓,筑牢民族文化认同根基,而且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,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了廉洁的种子。
文/图:张岩 编辑:唐雅莉 审核:姚敏茹